当前位置:淮邦资讯网 > 军事新闻 > 正文

从支持中国到抹黑中国,韩国权威媒体为何如此不坚定? 韩国媒体

导语:2013年9月和10月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合作倡议,此倡议依靠中国以及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,借助既有的、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,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,高举和平发展旗帜,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

2013年9月和10月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合作倡议,此倡议依靠中国以及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,借助既有的、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,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,高举和平发展旗帜,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,共同打造政治互信、经济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。

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、地理、贸易等多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。在文化上相互融合,同属汉字文化圈;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,同属东北亚地区;在贸易上,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对象国,由此可见,中韩合作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。自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韩国媒体从多方面进行了关注和报道,那么韩国媒体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相关报道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呢?据此,笔者选择韩国发行量最大、影响最广的新闻媒体《朝鲜日报》为研究对象,借助网络工具,在《朝鲜日报》官网上检索关键词“一带一路”,设定时间段为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,得出相关的新闻报道共288条语料。经统计,2013年没有相关的新闻报道, 2014年有3条,2015年有69条,2016年有45条,2017年有60条,2018年有74条,2019年1-5月共37条。数据见下图。

按《朝鲜日报》划分的新闻领域来分析语料可以得出各领域的新闻报道数量,具体数据为国际147条,占总数51%,其次社论70条、政治44条、文化11条,社会11条、其它5条,其他包括全国、生活和思考三个领域。
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作为韩国主流媒体《朝鲜日报》对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报道整体处于上升趋势,且报道涉及多方面。由此可以看出韩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关注度很高。经过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分析,可以明显看出韩国媒体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态度变化。

《朝鲜日报》关于“一带一路”的新闻报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观望阶段;支持阶段;批判阶段;立场模糊阶段。

第一,初期阶段,也可以称为观望阶段

从新闻报道数据来看,数量相对较少,仅有三篇,但是总体态度友好,相关报道积极正面。三篇全部都表明了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态度。这一阶段的报道特点符合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时间。2013年10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2014年8月18日《朝鲜日报》首次详细地介绍了“一带一路”的概念,该报道引用《人民日报》中《深化经贸合作,把“一带一路”建实建好》一文,通过和古代丝绸之路、郑和下西洋的对比,全面介绍了“一带一路”的历史背景和推行现状。2014年10月25日的报道中还特别引用了时任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安玹镐的讲话,他指出“由资源、领土、人口、制造业大国们构成的欧亚融合将带来新的活力,韩国和中国作为欧亚融合的合作伙伴,必须要站在国际高度维持紧密合作关系。”2014年11月18日的报道中更是将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和韩国的“欧亚倡议”看作是一脉相承的政策,表示将会和中国共享对比研究“一带一路”和“欧亚倡议”的研究成果。通过上述新闻报道内容来看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的初期阶段,韩国主流媒体对此倡议表现出了较为积极肯定的态度,虽然报道数量较少,篇幅不多,但基本说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中心内容和要点。

韩国前任总统朴槿惠

第二,支持阶段

此时期的新闻报道数量为95篇,整体态度较友好,较为客观地报道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过程,探索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,全面分析韩国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时机与好处。另外,多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朴槿惠政府大力推崇“欧亚倡议”的政策,并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进行比较。就西方提出的“中国世界金融霸权论”,2015年4月7日的报道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的话,指出“中国世界金融霸权论”实属夸张,倡导韩国应积极参与亚投行,以此共谋发展;2015年4月29日的报道指出,从本质上来看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韩国的“欧亚倡议”存在很多相同点。例如在东北亚建设高速铁路网络,在黄海地区建立中韩之间的火车轮渡服务,建立环黄海经济圈等等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,韩国的经济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商业投资机会。因此,从中韩两国立场来看,“一带一路”是实现双赢的战略措施。2015年6月1日的报道高度赞扬了中国的民族凝聚力,指出14亿中国人正在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前进;2015年6月18日的报道则大力倡导了韩国应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实现共同繁荣;2015年9月的多篇报道均分析了“欧亚倡议”和“一带一路”的关联性,强调了中韩关系的重要性,表明要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合作;2016年1月6日的报道肯定了中国全面崛起的现状,提出韩国应放眼世界;2016年2月18日文章详细介绍了习近平经济学;2016年6月20日的社论更是站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视角,全面分析了朝鲜半岛。这一阶段的新闻报道整体趋于客观分析和支持的角度,但也有少数负面的声音。2016年6月20日的报道由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带出了中国的大唐工程,分析说明此工程具有中华民族主义倾向,表明中国在推进对外膨胀政策,质疑中国倡导的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是否是在实行中华霸权主义。笔者认为,霸权主义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有着本质的区别,前者具有非公正性,后者具有公正性;前者具有歧视性,后者具有平等性;前者具有排他性、冲突性,后者具有通融性、和谐性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曾指出:“我们多次讲过,‘一带一路’是中方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,不涉及地缘政治,更不是要跟谁开展竞争的战略工具。中方推动共建‘一带一路’的目的,是通过各方平等互利的合作,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,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,减少发展的不平衡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并不是弱肉强食,而是倡导合作共赢。通过上述新闻报道来看,此时期《朝鲜日报》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报道态度整体趋于肯定。

第三,批判阶段

这一阶段的新闻报道数量为132篇,从内容来看,此时期新闻报道中有不少秉持中立的态度,关注于报道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合作,以及中方领导与其他各国领导人会晤,中国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消息。但从总体来看,这一阶段《朝鲜日报》关于“一带一路”的新闻报道持批判态度,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误读和片面解读现象。其片面解读的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三条:

其一,错误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实质上是为了对抗美国,扩大中国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力;

其二,错误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实质上是为了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霸权主义;

其三,错误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实质上是中国为了减轻产能过剩而提出的强输出计划,参与国很大程度上在经济上被中国牵着鼻子走。

探究其片面解读的原因,笔者认为韩国有诸如此类的误读,与朝鲜半岛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因素有很大关系。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大国的夹缝中,是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的交汇点和碰撞之处。加之2016年7月,韩国国防部宣布,把萨德部署在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,由此引起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,分化了中韩关系,直接影响了中韩的政治和经济往来。紧接着同年10月,朴槿惠政府爆出严重丑闻,在韩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,在2017年5月文在寅当选总统之前,韩国政府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。2016年11月,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,并于2017年1月正式上台,中美韩关系出现变化。在这一系列的国内国际政治变化和动荡中,韩国在短时间内被置于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国际信用的环境下,作为美军海外驻扎地,韩国只能选择相信同盟国美国并保持友好关系。这期间《朝鲜日报》大量引用了西方媒体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误读报道,表现出亲美的态度,这就造成韩国对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存在片面解读。例如2018年9月11日和2018年9月19日的报道均指出“一带一路”造成参与国陷入债务陷阱,无法尝还贷款,特别指出了巴基斯坦外债猛增的现状,这些片面解读的观点基本与西方媒体一致。但事实上,巴基斯坦财长乌马尔对此回应说“给美国人一个友好的建议,他们更应该操心自己欠中国的债务,而不是替巴基斯坦担心。”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也曾指出:“‘一带一路’项目引发债务危机这一观点不符合实际情况,中方完全不能认同。在迄今出现的所谓‘债务危机’中,没有哪个是中国引起的。”中国并不是利用“一带一路”和美国竞争,而是秉承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原则,强调各国合作伙伴的主权、尊严和领土完整,最终实现合作共赢。“一带一路”实质上就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,共同打造政治互信、经济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,并不存在西方媒体打造的破坏人权和自由的现象。

第四,立场模糊阶段

这一阶段的新闻报道数量为58篇。从内容上来看,《朝鲜日报》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报道和评论大体呈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。大多数报道对于是否参与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等问题表明了模糊的立场,透露韩国既应该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以此缓解“萨德入韩”引起的各种问题,又想在美国推行的“印太战略”中保留一席之位,维持美日韩三国关系。2019年5月30日《朝鲜日报》就“一带一路”和韩国立场发表了多篇报道,其中一篇新闻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单方面称韩国同意参与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但韩国政府立即对此发表声明绝无此事;一篇社论则分析了美日同盟强化,中日关系缓和,美日印澳共建印度太平洋战略和韩国在政治上被孤立的现状,并探讨了中美贸易战中韩国应该如何站队的问题;另一篇社论则说明了由于美国要求韩国增加萨德设施,中国要求韩国参与“一带一路”,导致韩国进退两难的情况。2019年5月31日的报道更是直接表明韩国不知该在中美间如何选择,表明了极其模糊的立场。这一阶段的报道态度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,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摩擦,2018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演讲时提出了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经济倡议,2018年9月24日,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发布《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》,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国际背景下,在“印太战略”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形成对立的国际形势下,在一直以来对中国主要实行经济外交,对美国主要实行安保外交的历史背景下,使得韩国在这种敏感性外交问题上有着回避性的态度。

通过对语料的分析,可以清楚地发现,关于“一带一路”的新闻报道态度,韩国主流媒体由最初的积极友好演变为批判怀疑和犹豫,虽然现今中韩合作关系总体上仍趋于友好,但韩国权威媒体《朝鲜日报》近期却大量引用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形象的报道,以至于歪曲了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初衷,使得韩国国民对“一带一路”的理解不切实际。我们可以预见,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以及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历史背景下,韩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态度很难表明一个坚定的立场。但中国还是希望韩方尽快坚定立场,以共同发展为原则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共享繁荣,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。

韩国主流媒体看待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语料分析

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。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淮邦资讯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当前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jujiao12.com/junshixinwen/1793091.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上一篇:一位资深交易者20年感悟:学会如何追踪庄股,捕捉黑马股易如反掌 黑马股 下一篇: 廊坊某小区一人欲跳楼自杀…… 廊坊跳楼